鬥陣來尬車!! 《DriveClub》試玩體驗

撰文/艾迪黃
2015/01/19發表,已被閱讀5,124次

前些時候,利用休假前往U-CAR找老友敘舊,意外在會議室發現桌上放著PS4主機、還有靜待有心人《DriveClub》,一時技癢,在不影響其他編輯工作的前提下,靜悄悄地按下PS4的開關、放入了遊戲片...

嚴格說來,早在SCET台灣索尼電腦娛樂針對《DriveClub》正式上市前的媒體試玩說明會,U-CAR便已先行體驗這款PS4平台的賽車遊戲首部曲,並對於《DriveClub》的基礎架構進行初步報導(請參閱http://3c.u-car.com.tw/4171.html),因此,本篇試玩體驗便不再贅述。

透過「Drive Together」簡單的兩個單字,便道出了《DriveClub》核心的同樂精神。

先入為主的偏見,反倒讓《DriveClub》更加驚艷

或許,以往過於執著山內一典的GT系列,在試玩《DriveClub》之前,心中先入為主地認定這不過只是搶先推出於PS4平台的第一款競速遊戲、在《Gran Turismo 7》問世前的清粥小菜,若要論遊戲的質與量,也是PS3平台的《Gran Turismo 6》勝出。但是,進入遊戲開頭動畫的瞬間,我便被《DriveClub》給狠狠打臉!不論車體線條、光暈、極具立體感的背景,令人難以分辨究竟是動畫還是影片,更高竿的是,《DriveClub》透過路面順暢的滑動而讓人身歷其境地感受速度快感,令筆者再也按奈不住衝動,即刻進入遊戲選單開始試玩。

即使沒有做足功課,但全中文介面的《DriveClub》遊戲採用簡潔明瞭的方塊選單,相當容易上手,據U-CAR同仁表示,這款遊戲的特色是俱樂部挑戰模式,可支援玩家加入其他以創建的車隊、或是與其他5位好友創建專屬自己的車隊(或許,URT可以考慮一下…),打造特別的車徽以及彩繪,並在遊戲中與其他車隊競技;此外,《DriveClub》並不支援羅技G25以及G27方向盤,即使U-CAR商借了Thrustmaster T300,但由於試玩時間有限、且《DriveClub》精細的畫面也讓筆者躍躍欲試,因此,便不浪費時間組合方向盤,而以無線手把直接進入「駕駛」進行操作。

《DriveClub》已經中文化並搭配方塊式的圖像操作介面,讓筆者很快就能上手。

進入「駕駛」後,可選擇「巡迴賽」、「單人賽事」、「Multiplayer」,值得一提的是,「Multiplayer」是較為傳統的配對方式與多人競速,若要體驗《DriveClub》頗具特色的車隊對戰,則要在遊戲首頁選擇「挑戰賽」,即可找到以個人或是以車隊為單位的俱樂部多人競速賽事。至於「單人賽事」的部分,則提供「競速賽」、「計時賽」、「甩尾賽」三項選擇,筆者不擅甩尾 (是的,即使筆者自認對於駕駛有些天份、在虛擬的競速遊戲中也曾多次於媒體盃挑戰賽中奪冠,但是,就是不會甩尾),也想看看《DriveClub》究竟有什麼料,於是,便選擇「巡迴賽」開始試玩。

與多數競速遊戲相同,遊戲的開始,玩家並沒有太多選擇,即使《DriveClub》收錄了不少知名歐系車款(也只有歐系車款),但你可別因為開頭影片看到了Koenigsegg Agera R、RUF RT12R等超跑,便天真地以為一進入遊戲便可無條件地圓夢,先從Hot-Hatches開始吧!別失望,《DriveClub》不會讓你從Honda Fit開始,遊戲收錄的Hot-Hatches可說是一時之選,舉凡Audi A1 quattro、BMW M135i、M-Benz A45 AMG、Mini John Cooper Works GP、Renault Clio RS、VW Beetle GSR等鋼砲,讓玩家進入遊戲便可感受到一定的強度。

不論玩家選擇「巡迴賽」或是「單人賽事」,《DriveClub》以加拿大、智利、印度、挪威、蘇格蘭共五個國家為主軸而規劃出多條賽道,玩家可透過「賽事設定」而設定天氣、時間、縮時攝影等賽道環境,出了基本的晴、雨天之外,《DriveClub》並依照賽道的緯度差異做出區隔,例如高緯度的加拿大會下雪、印度則是下雨。至於車輛的設定,選擇並不多,筆者選擇自排設定的M-Benz A45 AMG。雖然美感是很主觀的,但《DriveClub》可提供的彩繪頗為特殊,不太適合已是歐吉桑的筆者,而在進入正式比賽前的等待,《DriveClub》提供精緻的賽道鳥瞰消弭等待的不悅。

《DriveClub》在賽道中還具有天氣系統,可依賽道地理緯度差異,提供如下雨或下雪等效果。
《DriveClub》相當強調同樂性質,玩家可在遊戲中組建車隊並擁有各自獨特的車身彩繪。
廣  告

不自覺得讓人與《Gran Turismo 6》作比較

不同於《Gran Turismo》系列,《DriveClub》控制車輛的方式與Xbox平台的《Forza》較為接近,default設定是透過左旋鈕控制方向、R1是油門、L1是煞車,如此的設定是較符合人體工學的。雖說這篇試玩體驗並非捉對廝殺、更不是集體評比,但卻讓人不自覺地想以《DriveClub》與《Gran Turismo 6》做比較,即使世代不同,但都是同為PS平台的競速遊戲、也都以擬真為特色,兩者主要差異在於車輛動態回饋反映以及視覺享受。

一個下午的時間,玩不盡《DriveClub》、甚至車庫中只拿到Audi A1 quattro、Audi RS5、M-Benz CLA45 AMG、M-Benz A45 AMG、Lotus Evora Sports Racer、Mini John Cooper Works GP、Renault Clio RS、VW Beetle GSR,《DriveClub》很盡責地透過聲浪、動力傳輸等方面做出每輛車款的差異,尤其車內視野更是真實!但或許default設定的traction control調校的過於完美,上述的車款在過彎時,彷彿都腳蹬性能跑胎,雖然仍可透過抓地力、循跡性感受車輛反映。離開汽車媒體多年的筆者,早已喪失實際駕馭上述鋼砲的機會,若是轉換成車頭視野,便不太容易察覺目前駕駛的車輛究竟為何。

在PS4的新世代硬體以及圖像引擎幫助下,《DriveClub》畫面表現更加細緻真實。
《DriveClub》的車內視野時更是刻劃的維妙維肖,不過相較於《Gran Turismo 6》而言,《DriveClub》的操控感似乎有些過度完美。

此外,很妙的一點是,《DriveClub》竟然提供「手自排」功能!多數的競速遊戲(至少筆者玩過、知道的所有競速遊戲)不論是否支援方向盤附排檔桿,進入比賽前只能選擇「手排」或是「自排」,虛擬競速遊戲的「手排」,泛指玩家可透過手把的控制、或是方向盤的撥片或是周邊裝置進行檔位的切換;至於「自排」,當然就是只能讓遊戲自行根據車速控制檔位切換。但筆者在以自排設定的M-Benz A45 AMG進行操駕時,無意間發現可透過△進行升檔、□進行退檔,過了幾秒鐘後,便會自動跳回自排模式,相當有趣。

還記得幾年前,會因為《Gran Turismo 4》而買了整套的PS2、羅技方向盤,看到《Gran Turismo 5》上市又衝去光華商場購置PS3、羅技G27方向盤,也曾因為參加Porsche Road Show時贏得《Forza 3》而敗了一套Xbox 360,在試玩《DriveClub》後,我開始有股衝動、卻埋怨為何只支援Thrustmaster T300/T80…